閱讀:280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2-04 16:08:08
沒有一句豪言壯語,,卻無時無刻不在拼搏,;沒有太多的鮮花和贊美,,但卻完成了一場場事關生死的施救,,無影燈下,,一群綠衣天使在默默堅守,,手術室里,,挽救的是生命,、解除的是病痛,。
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,,一襲綠色的術衣,一頂花色手術帽,,嚴絲合縫的口罩遮住臉龐,,這便是王雪飛每天的工作形象。除此之外,她留給患者的印象還有笑瞇瞇的眼睛和一雙因長時間使用清潔劑,、消毒劑而充滿皸裂的手,。
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,王雪飛始終奮戰(zhàn)在臨床護理工作第一線,。在工作中,,時刻不忘以共產(chǎn)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,愛崗敬業(yè),、團結(jié)同事,、待患如親,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領導,、同事和患者一致好評,,曾先后獲得市衛(wèi)生健康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、醫(yī)院優(yōu)秀黨員,、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,,還曾代表醫(yī)院先后兩次參加中華健康快車康復復明工程,曾于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進修,。憑借其甘于奉獻,、默默堅守的精神和突出表現(xiàn),2021年9月,,王雪飛被中共船營區(qū)委宣傳部評為“船營好人”,。
因為工作性質(zhì),,她時常加班,卻從無怨言,,用滿腔的工作熱情,,把自己的細心、愛心,、責任心融入到護理工作中去,。手術室護士要求有良好的身體素質(zhì)和高度的責任心,,同時,這里也是任務最繁重的科室,。作為科室內(nèi)的中流砥柱,她總是主動承擔起更重的擔子,,每月加班時間都有三四十個小時,。
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不斷進步,高精尖手術越來越多,,先進的醫(yī)療設備也越來越多,。當臨床科室開展新手術時,為了盡快掌握這些技術,,她總是利用空閑時間學習,、鉆研,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水平,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,王雪飛反復研究、實踐,,自己掌握后,,還不忘帶領科室內(nèi)年輕的護士們一起學習,提高了科室整體護理水平,。
手術室的工作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,,王雪飛也早已習慣了隨叫隨到,365天不間斷地值守二線工作,,一堅持就是十幾年,。她成功配合手術萬余臺次,遇到大型搶救,,危急重病人她都會主動留下來加班,,為救治患者盡一份力。
因為扎實的業(yè)務功底,,王雪飛曾代表醫(yī)院參加中華健康快車康復復明工程,。在剛接到任務時,她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,,這是一項造福貧困百姓的工程,,為了順利完成任務,她利用上下夜班時間,,到眼科進行學習,。患者大都是高齡老年人,,視力,、聽力不佳,,活動不便,理解能力較差,。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,,她認真總結(jié),不斷完善,,逐步提高工作質(zhì)量及效率,。她對待每一個患者都是不厭其煩的耐心解釋,確保老人們能夠理解并配合專家手術,。在所服務的患者中,,年齡最大的患者九十余歲,平均年齡都達到六十多歲,。雖然患者視力不好,,但是卻都記住了車廂里有一個“大嗓門”的護士。她的工作態(tài)度也得到了北京專家的一致好評,。
歲月流逝改變的是容顏,,卻抹不去前進時留下的一個個腳印,。王雪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奉獻,在平凡的崗位中,、在瑣碎的生活中,,詮釋了一名普通護士,、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,在手術室這個普通的崗位上,,在無影燈下,,在平凡的生活中發(fā)光發(fā)熱、貢獻力量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