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為群眾辦實事】錦旗背后的故事
康復科郭廣成獲得患者的認可與感謝
走進康復科,,您會看到無論在門診的診室,還是物理治療室、作業(yè)治療室、骨傷治療室、護士站……都會懸掛著各種各樣的錦旗,曾經我們只是單純地想,患者送給我們錦旗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,,也是長期的康復周期積攢下來的感情,然而就在九月份的一面錦旗里,,在康復師PT組長郭廣成的講述下,,讓我們更多地認識到這面錦旗的分量,以及康復師在患者身上所花的心思和付出的辛苦,!
按照科室慣例,,每當收到錦旗,都會將優(yōu)秀服務案例在群里分享,,以便促進大家一同學習,、共同進步。郭廣成在工作群里是這樣描述的:“患者情況比較復雜,,雙側肢體均有較輕的偏癱病史,由于不慎跌倒后造成右側股骨頸骨折,,保守治療臥床半年有余,,脛骨平臺有挫裂傷,疼痛無法負重行走,,股四頭肌萎縮,,骨折下肢大腿周徑對比健側相差6厘米。因長時間在家臥床靜養(yǎng),,患者心理上,、情緒上都很低落。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心理方面給患者足夠的信心,,鼓勵他堅持治療爭取一個月后帶膝關節(jié)支具可以自己行走,。治療方面有針對性的以骨折腿為主,遵循超量恢復訓練原則,做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,,用漸進性大負荷等長訓練和血流限制訓練相結合,,并囑咐家屬保證每天訓練后蛋白質營養(yǎng)的足夠攝入(訓練后第二天詢問家屬患者的飲食狀況)?;颊叽蟾沤涍^不到一個月的康復訓練就可以拄拐自行行走,,并且膝關節(jié)無疼痛。現在患者已經可以拄拐自行上下樓梯,,摘支具后拄拐行走膝關節(jié)也無疼痛,,骨折大腿周徑和健側大腿周徑只相差2厘米?;颊吲R出院前,,為了給患者建立回歸家庭、社會的信心,,告訴他以后其實可以慢慢試探性不用拄拐自己走,,并囑咐回家后如何自行訓練?;颊咛崆斑_到了我的治療預期 ,,他本人和老伴都十分高興。”洋洋灑灑的幾百字,,不僅體現出一名康復師的專業(yè)性,,同時也展現出康復這個行業(yè)的溫度,從專業(yè)的康復評定,,到心理指導,,再到營養(yǎng)支持,關注于患者的日常起居,,給患者以重新站起來的信心,。
此次康復科郭廣成獲得患者的表揚錦旗,這是他用專業(yè)的技術,、耐心周到的服務贏得了患者的認可,,這僅僅是康復科全體醫(yī)護人員專業(yè)、認真工作的一個縮影,。多年來康復科醫(yī)生,、康復師、護士在漫長的康復周期中,,帶給患者的不單單是身體上的治療,,更幫助患者拾起了對生活的希望與熱情,不斷給患者以信心,、溫暖,。康復科全體醫(yī)護人員也將繼續(xù)秉承醫(yī)者仁心的大愛精神,用畢生所學幫助更多患者,,使他們重新回歸家庭,、回歸社會。